查看原文
其他

晴天余额不足!假期过半,“阿冷”排队返岗……广东天气剧透→

广州日报 2024-03-17


春节假期这几天,
广东多地气温全面回升,
阳光持续在线~
然而,
假期即将过半,
晴天余额也已然不足……
再过两天,大家就要陆续返程了
接下来的天气如何?
会对返程造成影响吗?




广州初六起天色转阴



今天过后,
广州天气晴转阴,
有时还会飘雨,
气温也将小幅波动。
初六至初八受弱冷空气影响,
部分地区早晚有轻雾。


今天广州晴转多云,
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
假期还要洗晒衣物的话,
要抓紧时间啦~




“阿冷”即将上岗



最近,天气的关键词是升温!
2月13日至14日,
我国升温仍将继续,
并陆续迎来此轮过程最高点,
东北、华北、西北多地暖意
将赶超常年3月下旬,
黄淮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最高气温甚至堪比常年4月水平。

2月12日大年初三,女生身穿汉服在余荫山房拍照留念。

令人没想到的是
大家还在春节假期中
“阿冷”就要上岗了
一来还是接连两股!

中央气象台预计:14日至15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将自北向南先后出现4至6级偏北风,阵风7至9级;气温普遍下降4至8℃,部分地区降温10至12℃,东北地区局地降温可达14℃左右。


根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17日至21日,将有寒潮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先后下降6至10℃,部分地区12至16℃,局地18℃以上。中国天气网表示,这将是龙年首场寒潮

@广东天气 预计,
春节假期剩余时间(2月14日-17日)
广东天气总体平稳,云量较多,
部分市县有零星小雨,
西部市县和粤西海面有(轻)雾,
雨雾时能见度低于1公里。
其中
2月14日-15日(初四到初六)
大部分市县气温回升,
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
2月16日-17日(初七到初八)
受弱冷空气影响,
各地气温略降。


春节从北方返程的小伙伴
注意要带够保暖衣物,
以应对反复变幻的气温~


广东具体预报


2月14日(初五),韶关、清远、珠江三角洲大部和粤西市县多云间阴天,有分散性零星小雨,早晚有(轻)雾;其余市县多云间阴天;气温继续回升。早晨最低气温:粤北和粤东市县8~11℃,雷州半岛16~19℃,其余市县12~15℃。
2月15日(初六),韶关和清远市县阴天有小雨,气温略降;其余市县多云到阴天,有分散性零星小雨,中西部市县早晚有(轻)雾,气温继续回升。早晨最低气温:粤北和粤东市县11~14℃,雷州半岛16~19℃,其余市县14~16℃。

2月16日(初七),南部市县多云到阴天,有分散性零星小雨,其余市县多云。早晨最低气温:韶关和清远的北部山区8~12℃,南部市县16~19℃,其余市县13~16℃。

2月17日-18日(初八-初九),广东大部市县多云间阴天,有分散性零星小雨和(轻)雾。

广州市区具体预报


龙年新春
精彩大片天天上演
处处有年味,处处欢乐多。
点击查看“来广州过大年”服务手册
一键get花城过年攻略👇


(点击图片跳转服务手册)


假期余额不多,
抓紧时间游广州!
↓↓↓


年味最广州·番禺 -游水乡番禺 品“五乡”文化


由珠江水系各自冲积、连缀而成的珠江三角洲,孕育了富饶的岭南水乡,也镌刻了广州番禺特有的城市面貌与肌理,依江傍海、水系通达,优越环境为其经济枢纽、人文胜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古村、古祠、古榕,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位于番禺紫坭岛上的宝墨园


坐落珠江口,东临狮子洋,

广州番禺汇聚江河海洋的奔涌和流动,

带来了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也形成了鲜明区域性格:

创新、开放、开拓。


从2200多年厚重历史中走来,广州番禺区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发扬向海图强、闯荡海洋、赛龙夺锦的敢闯敢干历史基因,抢抓广州“两江东进、两洋南拓、两轴南延”的历史性机遇,竞标争先冲冲冲,建设共建共享的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全力打造智造创新城。



局长邀您来过年


番禺区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是广州市唯一入选的行政区,拥有10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丰厚的岭南文化底蕴,汇聚了多家知名时尚企业总部,文商旅资源极为丰富。


今年,番禺区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珠江口文化溯源传播工程,擦亮“珠水金声粤韵乐乡”广东音乐发源地、书香番禺、“五乡”文化等品牌,加强“市桥渔帆”等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沙湾非遗小镇建设,助力广州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


产业发展专家认为,番禺区占据大湾区地理中心和湾区枢纽门户区位,且文商旅资源极为丰富,应推动多元业态、多样形态“融”起来、“活”起来,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文旅+”的跨界融合,以创新模式、创新思维,带动大湾区文商旅产业迸发新动能,携手时尚产业打造全球时尚会客厅,助推中国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实现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


——番禺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


古邑番禺人文荟萃


读懂一座城、一片热土的现在与未来,要回到它文化形成的源头去探寻答案。在千年历史发展中,番禺区培育出以乡音、乡祠、乡貌、乡业、乡亲为骨架的“五乡”文化。


独特的水乡环境、地理位置,使古邑番禺经历了充分的文化交融、碰撞,孕育“文风昌盛、人文荟萃”,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基因。


余荫山房醒狮表演


乡音


一方水土,一种腔调。

如果寻找番禺乡音,

大概就在粤乐里。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丝竹乐种,是岭南文化的三大瑰宝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清晰明快,被誉为“透明音乐”。


番禺沙湾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

沙湾何氏

在广东音乐的起源、发展过程中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目前,沙湾是开展粤乐文化活动最活跃、保存音乐历史遗迹最丰富的地区,有广东音乐发源地旧址三稔厅、粤乐先师的诞生活动地车陂街及何少霞故居、惠岩祠等,曾产生历经数代、创奏兼擅、人众艺高的粤乐群体及以何博众、“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为代表的粤乐先师。广东音乐四大名曲中的三首《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都出自沙湾何氏之手。


广东音乐能在沙湾发展,与沙湾是鱼米之乡有关。沙湾何氏广东音乐传承人何滋浦说:“广东音乐是由文人创作、文人主宰的音乐创作。具体来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体系和小系统,包括经济基础、人文环境等,综合因素造就了沙湾广东音乐”。


乡音是乡愁的安放之所,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符号载体。目前,番禺区不断擦亮“珠水金声粤韵乐乡”广东音乐发源地品牌,吸引港澳青年回番禺开办广东音乐湾区工作室,打造粤乐传承展示推广平台、演艺平台,推动广东音乐进校园,培育粤乐承传青年团体,推动沙湾广东音乐这一具有鲜明岭南地域特色和独特风格的乐种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除了广东音乐外,在番禺大地上还有很多乡音符号。比如咸水歌、龙舟歌、广府童谣等,它们扎根水乡土地,具有鲜明的民间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成为这片土地上人们共同的亲近感、认同感和乡愁记忆。


乡祠


聚族而居,族必有祠。

在番禺区不可移动文物562座古建筑中,

399座是祠堂,

位列广州市各区之首。


全区16个镇街均有祠堂,这些大小不一、风格各异、年岁古老的祠堂,如散落珠玉般,构成了当地人们对于“家庭、家族、家乡、家国”的概念。


在南村镇南山大道上,有一座牌坊威严矗立在繁华街边,上书“邬氏宗祠”。这里便是番禺四大古祠之一的南村邬氏大宗祠。其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为纪念南村邬氏始祖邬大昕而建。2010年11月,邬氏大宗祠公布为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是番禺现存保存较完整、规模最大、装饰较精美的宗祠之一。



据邬氏后人邬庆威介绍,邬大昕是文官,在当地很有威望,他对教育特别关注,于是族人在宗祠的屋顶上雕刻鳌鱼,取“独占鳌头”之意,寓意邬氏后人有朝一日能高中状元。而邬氏后人也不负所望,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村邬族共出了5名举人、1名进士。最有名的是邬彬父子,邬彬清同治六年考取丁卯科举人,长子邬宝铨中清同治九年举人,四子邬宝莹中清光绪廿七年举人,故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折桂”之美誉。邬彬更是兴建了余荫山房,如今这座古园成为岭南园林的代表。


邬庆威介绍,南村邬氏在清末为番禺四大望族之一。邬氏祠堂与石楼陈氏善世堂、沙湾何氏留耕堂及大石已毁的何氏墩叙堂称为番禺四大古祠。


每一座老祠堂,

都在默默讲述它的故事。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湾,现存祠堂约有70座,其中以何氏大宗祠(留耕堂)最为闻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耕”二字源于原宗祠内一牌坊上的对联:“阴德远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在化龙镇莘汀村,“屈氏大宗祠”看似普通,实则不然,这里走出了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首的爱国诗人屈大均。陈氏宗祠“善世堂”已隐于石楼五百年,屡兴屡废“生生不息”,其历史比陈家祠还要悠久,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陈氏祠堂。


沙湾何氏大宗祠(留耕堂)舞狮


随着时代发展,祠堂也被赋予了新功能。如今,每逢重大节日,邬氏族人常在邬氏宗祠宴请,成为凝结乡情的载体。在番禺,还有不少祠堂被打造成为村史展览馆、红色展览馆、名人展览馆,承载起红色文化、岭南文化、乡土文化传承的重任。


祠堂记述着祖辈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业绩,蕴藏着深厚的人文根基和丰富的历史信息,记录着传统文化的脉搏。
“一座祠堂,一段历史,一份情怀,一抹乡愁。当村史和族谱已经散落的时候,祠堂还在说话。”番禺区民俗文化研究专家何穗鸿表示,当下,祠堂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连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


沙湾何氏大宗祠(留耕堂)


乡貌


番禺区广府文化研究者朱光文认为,岭南水乡按聚落大小可分为“水乡古城”“水乡古镇”和“水乡古村”三种类型。沙湾正是水乡古镇的代表。明代番禺县设沙湾巡检司,由于控制了大片沙田的开发取得丰厚收益,沙湾何氏成为雄踞一方的大宗族,形成“烟火万家”的聚居地。


沙湾古镇


水乡古村,在番禺更是常见。大岭村所在地原为莲花山西南4公里处小海湾中孤岛(白沙湖)冲积成的平原。八百多年前,菩山脚下,玉带河间,大岭村傍水而建。如今,山、水、村、田在大岭村完好呈现,保存古桥(龙津桥、接龙桥)、古塔(大魁阁)、古祠(“桥头祠”)。


什么是岭南水乡的标志性面孔?朱光文表示,岭南水乡有三大标志性景观,即榕树、河涌、镬耳墙。


朱光文表示,在岭南水乡聚落方面,其由河涌分割成不同的板块,延续了广府地区普遍的聚落形式及传统的“梳式结构”格局。在水乡乡土建筑景观上,主要为典型的由水磨青砖墙(也有不少蚝壳墙)、红砂岩或花岗岩勒脚、麻石街、镬耳风火山墙等为特征的广府乡土聚落文化景观。民居一般为传统一层三间两廊,有些富有之家为防盗建有两三层镬耳大屋。广府乡土建筑的镬耳山墙高高耸起,又称“鳌鱼屋”。


在岭南水乡,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棵或数棵古榕立于村口,成为村落的标志性景观。广府城乡普遍种植,民间有“榕树多者地必兴”的说法。大榕树下,也是水乡村民们聚集休闲、说事议事的主要场所。


在番禺,榕树已融入岭南乡村建设之中。大龙街旧水坑村榕树公园栽种榕树10000余株,园区内绿树成荫、湖光潋滟、鸟语花香,还建设有健身路径、足球场、儿童乐园等,成为一个风景优美、设施多样的绿色生态游憩生活场所。


沙湾古镇


与此同时,番禺区将岭南山水、岭南文化融入城乡规划与城市设计之中,结合莲花山、大夫山、等山林资源和珠江后航道、市桥水道等水系资源营造城市景观,在规划水系和公共绿地两侧设置碧道、岭南水乡商业、娱乐服务设施等公共性节点,让滨水岸线、公园、绿带、碧道等公共空间,成为承载番禺岭南记忆、传承番禺岭南文化的特色公共活动地带。


岭南印象园


乡业


回溯番禺区产业历史,

因水而兴是不变逻辑。


登上莲花塔,远望浩瀚狮子洋。海上丝绸之路那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的繁忙景象,仿佛重现眼前。莲花山国家级中心渔港历史悠久,东汉时曾是古采石场的运输码头。


莲花山莲花塔与广州塔同框


在水运时代,番禺以水系为网络,形成捕鱼业、墟市商贸,并孕育发达手工业,如陶瓷烧制、岭南建筑营造及装饰制作、砖瓦烧造、织造等。


唐宋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陶瓷业迅速发展。广州历史上有西瓜岭窑、西村窑、沙边窑、曾边窑四座古窑,番禺占两个。“沙边窑烧制的瓷器主要以青釉为主,生产碗碟等日常生活用品。”番博·明珠古陶瓷标本体验馆副馆长张平丽介绍,沙边窑是北宋时期广州地区除西村窑之外的一处主要生产出口外销瓷器的民窑工场,它们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水系网也是经济命脉。捕鱼业、河运贸易和商品性农业都靠水脉开展,几乎古老墟市也都分布在河道旁,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市桥河


市桥历史悠久,原名石桥,始建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间)。三百多年前的番禺市桥,位于番禺县民田区与沙田区之间,市桥河便是一条天然分界线,河以北是固有的丘陵民田村落,河以南是沙田水网地带。清代的市桥,渔民的数量并不在少数,市桥人以经商、捕鱼以及农桑、线布、薯莨(织补印染的一种)等为生,经商者也要通过水道码头往其他区域运送物资,形成古老圩市聚落。


市桥河


得益于水运便利,市桥很早就成为禺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形成众多古老墟市。如今番禺现存最大、最知名的古墟四九墟,就源于市桥。据记载:四九墟至少有151年历史甚至更久远。据清河综合市场负责人介绍,四九墟和天光墟自1996年9月起,从市桥搬迁至此已经有20多年,四九墟作为番禺区目前最大的墟市,现经营档口1200多个。


随着桥梁飞架,水运时代渐渐落幕,四通八达的路网成为经济新血脉。1988年8月,洛溪大桥飞架南北,广州市区与番禺甚至延伸至中山、珠海的交通动脉成功打通,传统岭南水乡打破水网阻隔,融为一体。番禺,也因为这一桥飞架,“镬底地”变“聚宝盆”,成为珠三角重要交通枢纽。


洛溪大桥


改革开放以来,在毗邻港澳、交通便利优势的加持下,番禺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市桥易发商场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最大的电器市场,珠宝、灯光音响产业在番禺集聚扎根,培育起番禺工业体系的传统优势产业。如今,洛溪大桥、番禺大桥上车龙川流不息,高楼林立、灯火璀璨的长隆万博商务区近在咫尺,更新了番禺城市新封面。


长隆万博商务区设置龙年盛世年味灯饰


高铁时代,番禺先机。2010年广州南站投入运营以来,客流量全国领先。番禺区充分发挥广州高铁南站“中国客流第一站”、18号线国内最快地铁的优势,进击产业新高地,形成新优势。


乡亲


珠江连大洋,通达世界。番禺是著名侨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哺育出番禺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开放包容的胸襟、敢为人先的精神,他们既有珍爱家乡情怀,又有闯荡世界的胆魄。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番禺人走向海外,遍布世界各国各地,衍生出海外番禺人的同胞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番禺籍在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约101万人,主要知名人士包括:已故的港澳乡亲霍英东、何贤、何添,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霍震霆、霍震寰,知名美籍华人靳羽西等。


番禺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一直心系番禺,关心支持家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港澳资企业、港澳乡亲累计在番禺投资项目4000多个,投资总额超280亿美元。大石大桥、洛溪大桥、英东体育馆、番禺宾馆、番禺中学、番禺人民医院、何贤纪念医院、何添颐养院、番禺疗养院陈氏健康中心等都是著名的侨捐项目,至今仍在服务着番禺人民,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超越了项目本身,家乡人民与海外乡亲彼此心连心的侨乡共鸣由此产生。



在新的历史时期,番禺区注重用好侨资源,推动企业走向世界,让更多境内外客商、海归青年了解番禺、看好番禺,番禺本土企业家也借力侨乡资源,加深对海外市场的了解,高质量“走出去”,谱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寻味番禺年俗在变,乡愁不改


农历新年是最具家国情怀的传统节日。

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的番禺,

每逢过年,大街小巷年味满满。


岭南印象园


年前,番禺人在家炸煎堆、蛋散、油角等必备年货,称之为“开油锅”,寓意家里人丁兴旺、衣食无忧。大年三十晚,番禺不少村仍保留一项传统民俗——“派财神”。小孩三五成群,从年三十晚开始挨家挨户贴财神,然后大声拍门拿利是,村民一般会派利是或是用糖果打发小朋友,以求吉利。



据70后村民耀哥介绍,20世纪80年代,村里文娱活动不多,每年一次的派财神就是孩子们的欢乐时光。年龄稍长的大孩子会主动带上较小的孩子,穿街过巷逐家逐户拍门拜访,有时候一晚上能派过百户村民,甚至派到隔壁村。


“那时候,村民给的红包旨在心意、钱不多,一般就是几分钱、多的话也有三四角,一晚上最多能收到六七十个小红包,小伙伴们就会分了钱,自己去买些零食、生活用品、文具。”如今,到了“10后”的睿睿和熙仔这一代人,“派财神”增加更多新元素,吸引了不少来穗人员子弟参与,孩子们经常组成“自行车队”组团去派财神,借此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



近年来,

番禺区沙湾古镇等景区

从传统文化习俗中取材,

创新推出新春年俗新节目。


岭南印象园南国庙会上演打铁花


“掌心不动,用手指的力量去抓,两手能抓多少抓多少,都是你的!”每逢春节,沙湾古镇留耕堂都会开展“捧银”传统习俗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路人的目光。清朝时期,沙湾何族尊敬长者,每隔十年举行敬老宴,并进行“捧银”活动,即邀请寿宴中年纪最大的“寿头”在放满金银珠宝的“聚宝盆”里面用双手捧起金银,再走出何氏大宗祠门口,手上拿到多少都是送给老人的。“捧银”有着好彩头的寓意,也有把拿到的金银分给小朋友,寓意“添福添寿”。



春节期间,在莲花山,市民游客还可体验“爬金山”比赛,16米的“金山”用甘蔗、柚子、苹果等新鲜蔬果堆砌成,游客可现场报名参赛,摘生果,拿积分,场面热烈。从“金山”上所摘生果的特别寓意格外受老广们青睐:金(柑)银满屋、成(橙)果丰硕、代代平(苹)安、掂(甜)过碌蔗。


莲花山年俗节目爬金山


在岭南印象园,大型龙狮巡游、高桩醒狮采青、财神快闪互动、南国大庙会主题夜游、打铁花等一系列精彩纷呈活动上演;在宝墨园,六头醒狮在360°实景舞台跳起“科目三”,还有水上舞火龙、水上高桩醒狮、醒狮飞跃火圈表演,传统非遗文化与潮流文化融合,让醒狮变得“潮”起来。


宝墨园醒狮跃火圈


随着时代发展,

变化的是年俗形式、节目样态,

不变的是心中的那份

文化追寻和家园乡愁。



“番禺新八景”等你来游!

欢乐长隆(长隆旅游度假区)

莲峰观海(莲花山旅游区及海鸥岛)

宝墨生辉(宝墨园)

夫山叠翠(大夫山森林公园)

大学新城(广州大学城)

余荫留光(余荫山房)

沙湾粤韵(沙湾古镇)

番禺瀚映(番禺博物馆)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 

通讯员:番宣 摄影、沙湾古镇 摄影

部分来源:@广东天气、@广州天气、中国天气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




扫码观看广州日报视频号每日热点实时更新点亮“在看”持续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